"墨非水不活,水非墨不彰",莫肇生的水墨恰似黑白两极间汩汩涌动的活水源头。他以水为魂,载墨破浪,在宣纸上开辟出流动的水墨疆域——浓墨如星垂平野,淡墨似月涌大江,五色墨阶在水的律动中将石涛"一画开天"的化入自我情怀化入当代语境。这位岭南画坛的驭水圣手,在"元气淋漓障犹湿"的氤氲里,演绎着水墨传统的自我灵变,在水与墨的古老辩证间不刻意间焕发新生。
图片
水墨真谛,首在明解、明析、明辨墨阶。莫肇生深谙"五彩非色,乃墨阶之变"的奥义,以水为引,任墨色在时空维度中随心性自然流转。其墨《云绕张家界》,淡墨染云似太虚吐纳;《雨中巴东》借水导势焕发生机。这种水法造境,恰是与恽南田"摄情于笔墨之外"的无心契合——自然万象经活水淬炼,不自觉地蝉变为自我审美意象。
图片
水漫则形散,水遏则神止,水涸则韵枯。莫肇生的驭水之妙,尽在无意之功:焦墨皴擦遇水化形而无痕,飞白苍润处枯笔蕴藉;黄宾虹式线条叠复经水隐化,竟在不自觉间蜕变为节奏明快的点线交响。此般境界,非宋画之浑厚,非元画之散逸,乃是画家在对中国山水画精神的深刻理解后,将独有的浑厚温婉寓于笔墨——实现“山非山而气韵存,水非水而空朦生”。
图片
然其水墨宇宙,终归于润泽观的当代表达。《北帝山状元石》点染层林,云烟氤氲,淡墨水汽中不见萧瑟,反生"万物静观皆自得"的澄明。这实非是刻意求技,实是以古法化入心性的自然流露,是游历山河采撷万象,终在无意识间将传统精神物化于水痕墨迹。水在此升华为文化基因的灵媒,使"润"字成为贯通古今的美学符码——人在水中,墨非墨而神思起,笔非笔而物我融。
图片
活水凿虚,尤见天成。当世人困于传统窠臼,莫肇生却顺其自然地以水性自然解构空间,塑造情境:《云绕张家界》以高远法叠嶂千重,以水破墨生成的云气不着痕迹地消解实体;《雨中巴东》融深远平远于一体,水墨透气处如呼吸般自在流转,使人无意于景观的凝眸。此般"有古非古、有我非我、有景无景"的智慧,使董其昌"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"的箴言。水游墨动的不刻意经营中焕发出新光。
图片
莫肇生的水墨圣殿,终以"水溢形不涣,墨浑骨愈铮"而见证水墨的自我实现。斧劈皴危崖在水墨温文中骨力铮然,笔锋折转顿挫中化硬为绵,这般柔中隐刚的相济相生,印证了水活非形骸之敌,实乃笔墨与心性共舞的灵媒。这也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一场“如水”的故事浪淘沙,那一个“如水”的男人苏东坡,动则至动,刚则至刚,但这样的动与刚,却是你觉他就在,你不觉便不在。
图片
若说莫肇生以水为舟,将"墨分五彩"古法锻造成无意识的自我语法,那么墨阶的古今对话、润泽的时空转译、虚空的自然重构,便共同熔铸成闲潭梦落花般的灵性之境,似禅、似道、似儒,真的似我。于是,在他《鼎湖山飞水潭》的翠霭间,在他《龙羊峡》的波痕里,我们可以照见水墨传统的不自觉新生——水法掌控的毫厘,不仅是技艺传承,更是文化基因的天然脉动。水与墨的缠绵,早已超越技法藩篱,化作为古老艺术在自我精神的精神涅槃:疑是墨间活水来。此变非古非今,惟见心源活水自在流淌,是如张璪"中得心源"在千年后的个性回响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